层峰驿站藏文化
文//田光庆
地处商南县城西四公里的皂角铺村层峰驿,是商於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这个没有保留历史遗存的古驿站,曾经让韩愈遗憾终身,更让白居易和元稹等一批达官贵人及文人骚客触景生情,留下许多慷慨悲凉的诗句,造就了层峰驿文化,为后人赞叹不已。这为商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成为商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层峰驿是古代商南县城所在地。据《商南县志》记载:北魏景明元年(),分商县地设县,因在商山南西,故为南商县,治所层峰驿(今商南县城西皂角铺)。元和五年()监察御史、诗人元稹被贬江陵,赴任途中夜宿层峰驿,写古体诗《夜对桐花寄乐天》,第二天寄给挚友白居易。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贬为潮州刺史,途中夜宿层峰驿,小女死于路边并葬于驿站路南。次年穆宗即位召韩愈回京,途中再次夜宿层峰驿,目睹亡女墓写七律《层峰驿过亡女墓》。明成化十三年()升商县为州,分东南地增设商南县,治所层峰驿,由明王朝大中丞余子俊、按察使王朝远、布政使参议王瑾等来商南勘察设计新县城建设,知县郑瑛召集工匠在沐河西(今县城)筑城凿池,拓建县城,县衙设城东北角(今县政府处)。明成化十七年()新县城建成,治所由层峰驿迁往新县城。
从北魏景明元年()至明成化十七年(),商南县治所设在层峰驿的历史长达年,历经北魏、隋、唐、宋、元、明六个朝代,可谓是当时商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商南又是从古都长安进入中原大地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方官员进出京城长安的歇息之地。因此,古代文人骚客或官员升迁降贬大多要经过层峰驿,并在此歇息留宿,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在民间广为传颂,一直流传至今,并为商南百姓所喜爱,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层峰驿站文化”现象。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三过商南层峰驿。公元年秋天,唐朝宰相武元衡被奸人所杀,长安京城顿时大乱,人心惶惶,为人刚正的白居易极其愤怒,当天上午就上书论奏,主张捕奸雪耻、以正法纪,不料宦官集团反说他越职言事,要给以惩处。皇上轻听宦官谗言,白居易被逐出京城,贬到江西江州做司马。接到诏书的第二天,白居易便踏上了山峦叠障的商山道。一路上他心情无比悲凉,过商州、出武关、进商南,夜宿层峰驿。这是他第一次到商南的层峰驿。
白居易在江州做了三年多的司马小官后,又做了两年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唐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李纯暴死,穆宗李恒继位。9月中旬白居易奉诏回京,被任命为尚书司门员外郎之职,他喜出望外,座官船、入汉江,到襄阳舍舟登岸,又踏上商山道,经过商南回京城长安。旧地重游,阔别了六年之久后又来到商南层峰驿。这时的他百感交集,怡然自得地写下了《商山路有感》:万里路常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在层峰馆内,他看到了自己的诗友元稹在层峰馆所写的桐树诗《宿层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十年以前的白居易还在京城时,元稹贬谪江陵,夜宿层峰馆,写了这首诗并把诗寄给了远在京城的白居易。十年后白居易在层峰馆见到这首诗后感慨万千,他带着嘲笑的口吻写了一首诗《商山路驿桐树共与微元前后题名处》:
与君前后多迁谪,
五度经过北路隅;
笑问中庭老桐树,
这回归去免来无。
这次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与第一次来层峰驿的心情完全不同。对着层峰馆庭院中的老梧桐树发出了调笑的询句。这是白居易第二次夜宿商南层峰驿。
然而命运却和白居易开了一个玩笑,就在他回长安的第二年,没有料到的是他后来再次来到了层峰驿,又见到了这棵老梧桐树。回到长安后,他一年之内三迁其官,由尚书司门员外郎之职升到主客郎中,又官加知制诰,再升迁至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已跨入高官阶层,他心里当然感到十分满意。但好景不长,不久却失去了唐穆宗对他的信任,第二年7月被免去中书舍人职务,贬到杭州做刺史。当时因为潼关道路不通,于是他改道走商州进入商南。这是白居易第三次到商南层峰驿。当他住进层峰馆内,发现庭院中那颗老桐树依然枝繁叶茂。他回想起上次在回京城路过这里时,自己为老桐树题的诗“笑问中庭老桐树,这次归去免来无”,岂料这两句诗竟成了謯语。两年之间,归去又来,他不禁感慨系之,又对老桐树赋诗一首: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惨淡病使君,潇对老桐树;自嗟还自呬,又向杭州去。白居易七年之内三过商南层峰驿,在商山古道上写下了20多首咏商诗,深刻的流露出他对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充满了眷恋之情。
与白居易齐名的唐代大诗人元稹也曾两次夜宿商南层峰驿。唐元和五年(),元稹在任东台监察御史时,因把河南尹房式违法犯罪行为奏报朝廷,得罪了当朝宰相于由页。于由页便在宪宗皇上面前谗言元稹擅权,唐宪宗李纯袒护宦官,于是“复引元稹前过”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怀着极大的愤慨,不得已于这年3月20日从京城出发,赴江陵途中经过商州,3月24日来到商南层峰驿,晚上歇宿于层峰馆里。他回首往事,满腹忧愤,独对孤灯微月和桐花,写下一封书信和一首古诗,寄给了他在长安的好友白居易,这首诗就是《宿层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表达了元稹对挚友白居易的想念和感激之情。白居易接到书信和诗文后,随即也回应了一首较长的古体诗,以示作答,寄给了已经到达江陵任职的好友元稹。元稹在江陵度过了五年的屈辱生活,使得他身心交瘁、疲惫不堪。唐元和十年(),元稹忽然接到朝廷诏书调其回京,这对他来说真是喜出望外。这年正月元稹由唐州出发,溯汉水、漂丹江,水陆兼程,进入商山道,过武关,进商南,又住进了层峰驿馆,写下了《桐孙诗》: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以此感叹桐树新枝已老,人生年华易逝。
唐代大诗人韩愈也是和白居易有着几乎相同的境遇。唐元和十四年()冬,韩愈上疏唐徽宗,劝阻他不要亲自去法门寺还佛骨与内,以免“上惑下愚,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结果惹怒了徽宗皇帝,被定为死罪,后经宰相裴度等人说情,才将韩愈逐出京城,贬到潮州做刺史。这年正月十四日韩愈得到诏命后,心情无比悲凉的离开了京城长安。当行至蓝田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时值风雪寒天,他立马蓝关,英雄失路,悲惨慷慨地写下了千古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漳江边。
韩愈随后由蓝田上了商山道,一路向东行走。
封建社会的朝廷实行“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刑律。就在韩愈离开京城长安的第二天,他的妻儿老小“以罪人之家,不可留在京城”为名,逼赶全家随迁。他的四女儿孥年仅12岁,卧病在床,忽然得知父亲被贬谪潮州后,惊恐人心,病情加重。韩公闻此凶信后心中无比忧愤,父女相对悲不能啼。韩愈被贬后带着全家人离开长安,一路风餐露宿,山路崎岖,备受折磨,终于在这年二月二日夜宿商南层峰驿时,女儿孥死于穷山僻壤、冰天雪地,韩愈悲痛万分,含泪把女儿葬于路南山脚下。由此可见,韩愈出于好心为皇上着想而上表奏折,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让他悔恨终生。
韩愈到潮州不久,又被贬谪到袁州(今江西新余市)任刺史。唐元和十五年徽宗暴死后,穆宗继位召韩愈回京城任国字祭酒。他从袁州返回长安途中,又经过商山道,行至商南层峰驿亡女墓时,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亡女诗:
数条藤束木皮棺,
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众知难;
绕坟不暇号三匝,
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
百年惭痛泪阑干。
韩愈回到京城后官位不断升迁,长庆三年()10月在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命子弟与其保姆来到商南层峰驿,为“女儿重易棺裘”,并将女儿骨骸运回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韩氏墓地重新安葬。
韩愈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苏轼称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商南县历任知事,处于对韩愈的敬仰,在迁走的亡女墓基上建亭一座,曰“韩文公亭”,四时设祭,成为商南县八景之一。
编辑:悠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田光庆,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作家报、西北文学、秦岭文化、陕西日报、商洛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余篇40多万字,参与了商洛宝典、商南县志、中共商南历史、商南年鉴、商南民俗通书、红色商南等20多部书籍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