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新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重点任务,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举措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创建组织领导。该县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永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统一部署,科学决策,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出台了《永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永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创建工作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并积极动员全县群众参与创建,形成“人人思创建、人人为创建、人人抓创建”的共创共享浓厚氛围,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化、全民化。
强化环境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该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深入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黑臭水体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使境内河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以上,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在森林保护工作中,该县深化林长制,持续实施造林绿化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提升三湾国家森林公园、七溪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加强公益林管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全县天然林保护停伐管保护协议面积达亩,完成新增人工造林2.7万亩,森林抚育3.2万亩,另在三湾林场大沙分场建设了亩湿荷混交新造林基地,在七溪岭林场大塘分场建设了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达5.23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
推动生态经济高效发展。该县全力推进低碳高效发展,落实有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持续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要求,持续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和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加快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强化“四尘三烟三气”治理,全面落实烟花爆竹禁燃和秸禁烧,使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ll级标准以上。同时,持续推进全域废弃矿山、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引导社会资金大力发展场外造林和林下经济,利用多层次立体结构,实现双重收益。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该县大力推进“三城同创”,开展了“线乱拉”等街道社区环境专项整治,改造提升了城区四个出入口,强化了建筑工地规范施工、规范管理,全面取缔载客三轮摩托车,提升交通绿色出行率。建立健全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供水一体化,配备垃圾桶18万个,设置垃圾投放点1.2万个,购置L垃圾大桶2.8万个,勾臂箱个,建成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20座,购置流动垃圾压缩运输车、吸尘车、洒水车大型清扫车98辆,全县环卫机械化操作率由30%提高到80%,实现了全域保洁规范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覆盖率达95.8%、自来水覆盖率达80%。同时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和“厕所革命”,建成6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新建农村公厕座。
强化生态创建宣传,将生态创建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等各类媒体,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生物多样日”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等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不断搞高公众参与度、满意度,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刘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