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4月1日,京津保腹地成立了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环绕白洋淀,肩负起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任务。雄安新区的全新历史每天都在被续写,为此努力的人们过上了一种特殊的生活——“双城生活”。往返于京雄两地的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会怎样解读新区的独特的含义?本周《凤凰大视野》,我们荡舟于白洋淀,品味雄安新区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
EP.1
修复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这里形成了一片由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湖泊群,总面积达到平方千米。水位适中,芦苇高大,依托白洋淀的自然风景,旅游业成为了安新县的支柱产业。
在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白洋淀都占有重要地位,修复治理白洋淀势在必行。为了治理污染、改善水环境,从事了八年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刘岳华,来到安新县。
综合一体化治理项目包含解决污水、垃圾、厕所等问题。经过排查,刘岳华发现,有些百姓自己做了一些管网,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白洋淀,而不经过处理。建设新的污水收集处理管网系统马上被提上日程。
治理团队的第一个难题接踵而来,有几个村建设在安新北堤之上。按规定,防洪水利设施附近不允许居民建设居住。但因为历史久远,老百姓祖祖辈辈都延续了住在这里的习惯。防洪法明令禁止开挖土方,不挖土,管道怎么铺设?一种富有创意的办法应运而生。地下不能排管那就走地上,直接借助已有的墙体固定管道,搭建一个“壁挂式”的管网,把污水导入到处理厂中!
刘岳华还发现,某村的污水排放量远超预期,不符合规范。过量的污水可能会突破地下管网的处理,最终溢入白洋淀。这些污水来自何处?他最终确认,这是因为一些村民忘记及时关闭水龙头,造成了过量排水。原来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节水概念还是个新鲜玩意。这种意识需要慢慢培养。刘岳华团队又肩负起宣传节水的责任,制作海报和宣传册,引导大家了解和重视水环境。
得益于近年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截至去年年底,白洋淀生态补水5.56亿立方米,湖心水质达到Ⅳ类,淀面恢复至平方公里,成绩斐然!
EP.2
转变
雄安新区成立后,一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北漂”来到这里寻找机会。王杏就是其中一员。他在雄县创办电商新媒体公司,直播带货,主推农产品。王杏的计划是请大咖罗永浩合作,筹办一场大型直播活动,带货商品涵盖雄安几十种农产品。然而,想要帮助传统的当地农户,乘上电商直播这股热潮,并不是一件易事。
当地农户对这种非传统的渠道推广比较陌生。王杏与他们的沟通也屡屡碰壁。不接受是因为不熟悉,难道就没有熟悉互联网直播的农户么?王杏思前想后,决定改变思路,把年轻一辈当做契机和突破口。直播带货加上大咖捧场,很快说服了年轻农户。事情传开,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大大增添了王杏的信心。
王杏心里早有准备,从北京来到雄县创业,困难必然少不了。没想到创业阶段比更惨,每天都是“”,全天24小时,每周7天都在工作。王杏说:“现在生活是工作,工作也是生活”。原本周末还能带孩子去逛一下公园,现在也很难实现。后来王杏的妻子带着孩子,告别北京的稳定生活,来到雄安支持王杏的事业。妻子成了公司的财务兼平面设计。
“好事多磨”,这曾是王杏最害怕听到的词。在各方努力下,他的助农直播开始走上正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他终于“磨”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EP.3
原创
容城县距离北京一百多公里,人口不足30万,雄安新区成立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城。但在服装行业,容城被誉为“北方服装名城”,是全国知名的服装及辅料集散地。当地服装企业超过家,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一。
容城加工资源丰富,但原创能力稍显薄弱。品牌与设计能力对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不可或缺。新区成立,对容城来说是一次契机,对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全国十佳设计师王媛媛更是珍贵的机会。
王媛媛是首批受邀入驻容城时尚产业园的时尚设计师。推动设计创意落地这个任务,落在了她的肩上。关于设计春装新品,王媛媛的创意灵感来自白洋淀元素。
完成艺术创意只是挑战之一。以往都是由她一人挑梁,完成设计工作。现在她要与产业园的一位90后本土设计师合作,这种模式是一个新尝试。最开始,王媛媛设计的卫衣与搭档设计的连衣裙有了的冲突。虽是同系列,但并没有搭配的感觉。后来经过商量,她们又重新制定了分工模式。
把时尚基因植入雄安新区,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一定会像王媛媛憧憬的一样,成为“时尚之都”!
EP.4
交流
郭宏的家乡就在雄县,2年他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员,进入书画策展行业。十年之后的年,他的家乡被规划为雄安新区。他终于抓到一个机会来实现他的想法——把北京的书画资源引入家乡。
年6月,郭宏在雄县成立了一家艺术馆,希望促进京雄两地的书画艺术交流。他决心要通过开馆第一展打响知名度。拥有丰富策展经验的他这时却犯了难,在雄县办展与北京不同,难度提升不少。
第一个要解决的是约见画家的问题。郭宏最早的想法是请一百位艺术家画出一百幅荷花,举办一场“百荷展”。真正开始联系画家时,他才发现困难重重。大家都对白洋淀艺术馆很陌生,交流沟通的成本增加许多。而且当地书画家大多都出走各地,很少留下来。一个真正的文化市场并没有成型,这是根源问题。不得已,画家名单减半,缩到50位。加上疫情影响,他最终艰难约到54位参展画家,展览内容基本有了保障。
更现实的问题是画框选材。为了保证展示效果和长期陈列的耐用性,郭宏想要在家乡装裱这些作品。经过考虑,他最终选择了稳固美观的黑胡桃材质。为了给画廊留够装裱时间,百荷展又延期一周。前前后后,郭宏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工作。
成立四年的雄安新区,在文化上也充满朝气。借助北京的历史与底蕴,一座未来的人文新城正在雄起。
EP.5
守护
当年的安新小城,一跃成为国家级新区。当年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生的熊锋,也已经成为新九州爱乐乐团的长笛首席。
年,熊锋还是名大二学生,当时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成立,在艺术院校招募志愿者。他趁这个机会报了名,实现了用艺术力量引导乡村孩子的梦想。过去几年,他从未间断过前往安新县端村进行的志愿教育工作。去年9月,熊锋的工作有了一次调整,志愿艺教的工作范围从端村升级到了整个安新县,授课地点也要迁往安新县城。
熊锋了解有些孩子虽然没有极高的天赋与优质的学习环境,但也心怀艺术梦想。这次授课地点的迁移,可能就此中止了他们的艺术梦。经过基金会与志愿者几年的努力,一些学生现在已经能够熟练演奏曲目。
多公里,两个小时车程,熊锋每周都要在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往返。他偶然也会遭遇极端天气,被堵在路上。这时他最先想到的却是孩子们,没能准时为他们上课,熊锋感到很愧疚。
雄安新区的发展与首都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人们像候鸟一样往返两地,把资源与营养输送到雄安,滋润着新区的发展与改变。本周《凤凰大视野》,在雄安新区成立四周年之际,五个“双城”故事,为您揭示雄安新区的辉煌发展篇章!!
编辑:王鼎尧、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