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川日报》刊登了一则寻找“柴云振”的启事,全文共有92个字,简单明了地介绍了柴云振的服役状况,参加的战斗,获得的荣誉称号,请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速速与某部队政治部联系。
这则寻人启事被一名叫柴兵荣的男子看到了,他的父亲恰巧叫“柴云振”。
可是,在柴兵荣眼里,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没日没夜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农民,虽然担任过岳池县大佛乡的乡长、农业合作社的社长、石灰厂的厂长等职务,但是,所做之事没有与部队有过交集。
何况,在他的印象中,没有听父亲说过他当过兵,更没有听说他上过战场。
柴兵荣拿着这份寻人启事,怀着疑虑的心情,找到自己的父亲,并向父亲确认了寻人启事上面提到的班排信息和战役名称。
结果让他出乎意料,原来一直老实巴交的父亲就是部队要找的人。
柴云振
说起柴云振,他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而是一名作战英雄,他的经历非常曲折,也非常神奇。
年11月,柴云振出生在岳池市大佛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成了一名伙夫。
后来,他与6个老乡一起投奔解放军,被编入蕲新县独立营;可是,不久,在外出执行任务时,他因身负重伤被国民党军队俘获,被编入国民党第七十五师炮兵连。
身在曹营心在汉,柴云振依然不肯呆在国民党军队。
他再一次逃了出来,并且,回到解放军队伍中,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年4月,柴云振参加了渡江战役,在战斗中荣立一等功,后来,又在贵州剿匪中立下战功。
年,柴云振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他英勇作战,敢打敢冲,为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朝鲜战场上,他也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同年5月,入朝作战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 开始向北转移。
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趁 转移之时,集中4个军的兵力向北进犯。
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阻击敌人的进攻。
恰巧,柴云振所在的部队担负阻击任务,他们要在朴达峰给敌人迎头一棒。
朴达峰地势十分险要,是阻击敌人北进的咽喉之地,所以,这场阻击战注定是一场生死战。
5月28日,天刚刚亮,敌人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使用“羊群战术”向我方阵地发起疯狂的进攻。
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战,我方负责守卫阵地的八连和九连只剩下20多人,敌人攻占了 主峰阵地的两个山头,并且向 三营指挥所逼近。
形势迫在眉睫,营长武尚志一面组织全部勤务人员参战,一面命令八连八班班长柴云振带领八班士兵夺回阵地,堵住敌人的进攻缺口。
作战经验丰富的柴云振将全班战士分为两个战斗小组,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从左右两侧向敌人的阵地发起进攻,出其不意地打击了敌人,迅速夺回了两个山头。
敌人见好不容易夺来的山头又被我方战士夺了回去,岂能善罢甘休?
他们再一次向我方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说话间,阵地上火浪翻滚,柴云振全班战士只剩下了4人。
他们毫不气馁,顺手端起缴获来的重机枪向正在一步一步逼近的敌群扫去,激战中,又有两名战士牺牲。
这一下,只剩下柴云振和另外一名战士。
他们不能贸然行动,只能冷静下来捕捉作战时机。
此时,柴云振远远看到敌人龟缩在对面的一个山头上,他认为这是大好时机。
只见柴云振让战友掩护自己,他只身一人冲出阵地,然后,从右翼迅速摸到敌人的掩体前沿。
在这里,他能清楚地听到敌人的发报声。
不得不说,柴云振很聪明,他意识到这里有1个敌人的指挥所,于是,他跃进壕沟,冲到洞口,想将这个指挥所炸毁。
可是,就在这紧急时刻,一名敌人迎面而来,差点儿与柴云振撞个满怀。
还好,柴云振反应灵敏,他迅速将敌人击毙了。
这时,他又看到敌人的指挥所门口摆着两箱手榴弹,便顺手拾起一颗扔进了敌人的指挥所,顷刻之间,敌人的指挥所烟消云散。
本以为,这一炸能消灭全部敌人,谁知,柴云振在阵地上搜索时,忽然有4个敌人从战壕中冲出来。
柴云振见形势不妙,他端起地上的冲锋枪就是一阵扫射,当即击毙3名敌人。
再看柴云振,手臂、腰部等多处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剩下的1名敌人凶狠地朝柴云振反扑过来,可是,这时,柴云振手中的冲锋枪没子弹了,他只能与之徒手搏斗。
这种活生生的武打场面,并不像电影中那般套路化,只要能打倒对方,什么招都要想到。
扭打中,柴云振咬掉了对方的一只耳朵,并顺势用右手去抠敌人的眼睛。
谁知,敌人下意识地把头一抬,柴云振的手正好伸进了敌人的嘴里。
敌人见此情景,毫不客气,死死地咬住了柴云振的右手食指,当即咬去一截。
都说十指连心,一种钻心的疼痛瞬间涌入柴云振心头。
这时,敌人又抓起一块岩石,狠狠地砸向了柴云振的脑袋。
很快,柴云振失去了意识,昏死在了血泊中。
敌人还以为柴云振死了,便向山下逃去。
在此紧急时刻,我方后续部队赶到,将昏迷了医院治疗。
朴达峰阻击战的胜利,不仅保卫了 医院的安全,也为 北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此,彭德怀司令员为柴云振所在的部队发感谢电,并给柴云振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可是,医院治疗的柴云振并不知道自己立了功,伤愈后,他就“失踪”了,而且,失踪前,他都没有去领他的军功章, 总部只好把它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柴云振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回国后,部队一直在寻找柴云振,可惜,一无所获。
年,解放军总政治部要编写《英雄传记》,明确指定要为柴云振立传。
时任15军宣传处处长的李天恩,在一份烈士名单上看到了柴云振的名字,他当时就提出了异议:“柴云振现在生死不明,如果他还活着,我们却把他当烈士立传,这是闹笑话的。”
后来,邓小平做出指示:“只要柴云振还活着,只要柴云振还在中国的领土,就算大海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找出来。”
秦基伟也明确表示:“必须千方百计找到柴云振。”
为了完成寻找英雄的任务,部队专门成立了寻找柴云振的工作小组,奔赴各省详查。
茫茫人海,要找到一个已经“失踪”33年的老兵,谈何容易?
更何况,当时信息不健全,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士兵们来自五湖四海,方言不同,登记造册时,很多士兵的名字存在错别字、谐音字的现象,所以,想找到一个人,非常不容易。
后来,大家想到了一个办法,根据柴云振所在部队当年的行军作战路线,在沿途“广撒网”,向当地民政部门发函,请他们帮忙寻找柴云振。
可是,当时部队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范围太广,在发出了四五十封信函后,李天恩终于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回信。
这封信是山西阳泉的一位叫孙洪发的退伍老兵写得,他说当年在战场上,自己曾为受伤的柴云振包扎过伤口,记得他是四川口音。
这封信虽然不能完全确定柴云振是四川人,也不能确定柴云振在四川,但是,无疑为大家缩小了寻找范围。
这时,李天恩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四川日报》登寻人启事。
说干就干,他写了一则只有92字的寻人启事,在《四川日报》上连续刊登了两天,其中,他特意提到:“请柴云振看到消息后,回部队,有人找。”
据李天恩回忆:“当时一个字2元,两天一共花了元。”
至于这则寻人启事能不能寻找到柴云振,也还是未知数。
幸好,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
可是,柴云振并不想当这个英雄,他对儿子说:“全国这么大,同名同姓的这么多,不要冒领了。”
儿子柴兵荣劝道:“最起码去看看你的老战友嘛。”
于是,父子二人带着复员证和残疾军人证一起来到了老部队驻地,他们先是在值班室联系了李天恩。
这一天,李天恩正在家吃饭,他接到值班室打来的“你要找的老英雄柴云振来部队了。”
李天恩听后,喜出望外,他赶紧安排人将柴云振领到招待所住下。
出于对老英雄的尊敬和礼貌,从不吸烟的李天恩在路上买了一包香烟,就向招待所赶去。
赶到招待所后,李天恩主动走上前去握住了柴云振长满老茧的双手,激动地说:“终于回家了,回家了。”
说着,他把自己准备好的香烟递了过去,柴云振接烟时,露出了短一截的右手食指,这引起了李天恩的注意。
接下来,李天恩和柴云振聊了很多,期间,聊到了“断指”和“24道伤口”的细节,这与当年部队为柴云振写得请功材料相符,基本可以确定眼前这位农民打扮的老人就是柴云振。
但是,为了慎重起见,李天恩一方面安排人陪着柴云振回老部队看看,一方面联系孙洪发、董贵成等老兵,尽快来与柴云振见面,以便确认没有找错人,毕竟,他们与柴云振是战友。
在这些老战友的核实下,最终确定部队要找的柴云振就是他。
33年来,柴云振去了哪里?他为什么要“失踪”?
原来他见自己拿枪的右手食指少了半截,头顶上布满了伤痕,自知自己无法再拿枪参加战斗,于是,长叹一声,办理了退伍手续。
接着,他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回到自己的家乡种地。
回乡后,他隐姓埋名,从未向任何人说过自己的功绩,后来,他先后干过大队队长、乡长和公社党委副书记,只是,谁也不知道他是一位大英雄。
年10月,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 战斗英雄代表团的成员,应金日成的邀请前往朝鲜参加 入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
期间,金日成两次接见了柴云振,并为他颁发了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事后,金日成说:“柴云振不是烈士,他是活着的英雄。”
按照访问日程,柴云振参观了朝鲜军事博物馆和 烈士陵园。
翻译官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素描画像说:“这就是柴云振的‘遗像’,在朴达峰上还为柴云振建了一座坟,立了一块碑。”
柴云振听后,激动地说:“我还活着呀,这张‘遗像’我得带回去。”
得到朝方的同意后,柴云振亲自动手揭下了自己的“遗像”,带回了家中。
访问结束后,柴云振回到祖国,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都是鲜花和赞誉,可是,面对这一切,老英雄却诚恳地说:“荣誉属于祖国和人民,我只有多做贡献来报答。”
归乡途中,秦基伟问柴云振:“你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吗?”
柴云振连连摇头:“我一个班的战士都牺牲了,就剩下我,我活在世上,应该代我的战友做点事儿,我没有任何要求。”
一位英雄的赤诚风范,跃然而出。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找到柴云振后,老部队为他出具了证明材料,帮助他在四川老家落实了政策待遇;离休后,他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针对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他积极走访调查,先后提交了多份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
虽然他的地位变了,但是,这位英雄老兵仍像30多年前回乡时一样,低调简朴,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功劳。
年12月26日,柴云振因病去世,享年93岁,他的一生光荣而平凡、质朴而伟大,值得我们钦佩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