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南充市下辖的县市区,都改回古代的名字

南充,又称“果城、绸都”,四川省地级市。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川东北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充国南部得名;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南充市常住人口为人。

南充历史悠久,源自汉高祖公元前年设立的安汉,至今建成多年。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解放初期为川北行署区的驻地。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

南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四川省石油天然气和能源化工基地、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川东北经济、物流、商贸和金融中心。素有“水果之乡”、“丝绸之都”的美誉。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南充临江新区。

年,南充地区生产总值.08亿元。

南充市管辖3个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营山县、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仪陇县),1个县级市(阆中市)。南充下辖的这些县市区,不少在历史上曾多次变更名字,假如用过去的名字,哪一些会比较好听?

顺庆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宋置顺庆府,年南充地改市,设县级区为顺庆区,是川东北商贸中心,是川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潆华工业园区和潆溪工业园区两个,面积达15平方公里。境内有崇仙境森林公园、桂花湖景区、搬(罾)大(林)线现代农业园、搬罾青山湖新农村综合体,形成了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现代特色农业。崇仙境森林公园境内拥有古天灯,是钦定太初历祭天专用祭祀之物,以琴弹奏祭天,五谷丰登,因此有古琴一脉。

汉析阆中县设安汉县。王莽建新朝时改名安新县。东汉复名安汉。隋并安汉、巴西县为南充县。唐设果州,南宋将果州升为顺庆府,府治南充县城。元升为顺庆路。明太祖洪武中复降路为府;清代仍旧置。从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顺庆府成为南充县城的代名词。从历史沿革看,顺庆区与南充市的沿革一脉相承。如改旧名,南充可用顺庆改为顺庆市,顺庆区可改为安汉区。

嘉陵、高坪皆为年南充地改市后新设市辖区,南充主要历史传承由顺庆区延承,故不讨论旧名。

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与渠江流域之间,是南充市的东大门,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而得名。

营山县自然景观有省级森林公园望龙湖、翠屏公园、西月湖公园。人文景观有骆市陵园、红九军政治部遗址、回龙塔、舍利塔、龙兴寺、有古生物化石遗址“营山剑龙”、“小蓬恐龙”、三元硅化木化石群。尤其是太蓬山,集秀、奇、雄、峻于一体,自隋唐以来,与峨眉山齐名,有“太蓬仙迹”之称。

营山县东周属巴国賨地。秦属巴郡。汉为益州巴郡宕渠县属地。晋以宕渠县划属梁州。从南朝梁到宋代,今营山县境内先后置过安固、绥安、宕渠、朗池县,及朗池县更名的营山县,还建过景阳郡、蓬州。因太蓬山古称绥山,境内置过绥安县,且营山本就以山为名,如用旧名“绥山”会受到当地人民认可。

西充县,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偏北部,南充市西南部,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死地凤凰山、化凤山、汉将军纪信故里纪念碑、纪信广场、丞相牌坊、西充文庙、仙林惜字库石塔、紫岩万民宝塔等;有箭岭烟雨、化凤朝阳、百福松涛、万年霞光、南岷仙景、宝马渡槽、青龙湖趣、广场风彩等(新西充八景)。

唐武德四年(公元年)析果州的南充、隆州(阆州)的南部和梓州盐亭置西充县,隶果州。因县境位于南充之西,治内有西充山,故名西充。

西充有“苕国”之称。据说是因为西充有个“方言岛”,这里的百姓方言沉重,有的字词音,经当地人说出,其音有异。故此,又被人们叫做“苕腔”。慢慢的,“苕国”之名便传扬开了。也因为如此,只要一提到“苕国”二字,人们也就联想到了西充,这样的称呼满含了亲切感和人情味,别无褒贬之意。(据西充县政府网站)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南充市西北方、嘉陵江中上游,南部县地处秦巴山区,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旅游景区有升钟湖景区、禹迹山风景区等。

南朝宋元嘉八年(年)在原巴西郡地立北巴西部郡,又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西充国县为西国县,同属北巴西郡。

梁武帝天监二年(年)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为南国县易名,因南国县位于郡治阆中南部,故以南部县名之,仍属北巴西郡。

后期南部县名称几无变化,如用旧名“南国”是不错选择。

蓬安县地处嘉陵江中游,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城区旅游景点众多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级旅游景区-大深南海、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

公元年(南朝天监六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以相如之名为县名,公元年,并入蓬州,公元年蓬州更名“蓬安”。

从历史看,无论“相如”还是“蓬州”在过去都长期使用,如用旧名,二者实在难以取舍。

仪陇县,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是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是全国兔业第一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重点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盛产小麦、油菜、水稻、红苕、柑橘等。仪陇是川陕革命老根据地,“元帅出仪陇,旌旗满大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多名仪陇儿女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其中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南朝梁天监元年(年),置隆城郡及仪隆县(以大仪、隆城二山为名),郡、县同治,在今金城山顶;同时置大寅县(以大寅山为名,县治在今大寅镇)。此为仪陇县之始。唐大历初年(年)左右以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为仪陇县。清宣统元年(年)因避皇帝溥仪讳,改仪陇县为“宜陇”。民国元年(年),复名仪陇。

从仪陇县历史沿革看,两次更名都是因为避皇帝名讳,宜陇使用非常短暂,仪陇使用时间则非常悠久,如改旧名则用建县之始郡名“隆城”或者“仪隆”为佳,个人感觉“隆城”更加大气。

阆中,古称保宁,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以来,阆中一直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境内拥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战国中期时,阆中曾为巴国国都。

秦灭巴蜀后,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

西汉初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今南充)。东汉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建安六年(年)刘璋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三国时,巴西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

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仍名阆中,武德元年(年)至先天元年(年)为隆州治。开元元年(年)避唐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天宝元年(年)至乾元元年(年)曾改为阆中郡。唐乾元元年(年),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封治阆中。

南宋景炎元年(年)至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从阆中历史沿革看,阆中是巴蜀地区少有的地位颇高、历史厚重的重镇,所以这里用笔墨也较多。如用旧名,张飞曾任巴西太守,巴西名声较为响亮,阆州、保宁历史都较为久远,选择不易啊。

以上就是南充各县市区部分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名字,大家觉得哪个名字好听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