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鑫通讯员聂建武程一桐
“张大爷,您在网上买的电炉子到货了,我一会送到您家去!”停车、卸货、安装,刘巧丫顾不得喝口张大爷倒上的茶水,拍拍身上的灰,跨上电动三轮车,消失在村街头。
说起刘巧丫,乡亲们都称她“淘宝能手”。年,在深圳务工的刘巧丫看到新县“村淘”发展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她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最终成功成为全县首批“村淘”合伙人之一。选址、装修、运营,标准化的“村淘”店面成为箭厂河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什么都是从头学起的。”聊起创业经历,刘巧丫十分感慨,“刚入行时,我对电商行业也是一知半解,‘出单’、‘爆款’、‘营销’更是一头雾水,是县里的技能培训教会我网上操作的!”刘巧丫介绍说,县里组织村淘网点合伙人开展集中培训,聘请专业的讲师现场指导,还组团到固始、商城、开封参观学习,电商这个新事物在山沟沟里也日渐火热起来。
为鼓励“村淘”业务发展,新县实行了上行单量补贴政策,每单政府财政补贴5元,对承担物流快递配送的服务站点给予每单1元的补助。“以前大家都不愿做的‘跑单’业务,现在成了‘抢手货’!”在刘巧丫村淘店当学徒的贫困户小王告诉记者,县里成立了物流快递共配仓储中心,定时、定班、定点配送货物,打通了农村双向物流“最后一公里”,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年5月,刘巧丫注册了巧留香茶供应链管理公司,小小的“村淘”店不但让村民在网上选到物美价廉的理想商品,还能通过互联网将家乡的茶叶、花生、板栗、十字绣、草编、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随着村淘店走上正轨,刘巧丫的目光开始转向身边的贫困乡亲。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教授留守妇女网上售卖农副产品,为她们提供创业新点子。
“我这是小打小闹,县里的那几家大企业才走在前头!”谈起电商业务发展,刘巧丫告诉记者,绿达山茶油、豫南葛业等龙头企业都乘着电商的“红利东风”开拓了市场,实现了腾飞,更带动了全县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大别山北纬31°红色土地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叫响全国,银杏、板栗、茶叶、山茶油、葛根粉及腌制品成为网上畅销产品,“酸、甜、苦、辣、咸、香、野、俗”新县“八味”备受青睐……“新县味”特色山货在网上成为热卖商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开设各类网店家,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人,入股带动贫困户户增收,电商扶贫模式在老区新县已然开花结果。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徐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