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附近的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年4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河南省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
近年来,新县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点,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实现了风景向收益的转化。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新县,通过影像记录对比,展现这一革命老区的历史巨变和发展新貌。
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是年4月9日在新县郭家河乡拍摄的乡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人们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奠(年4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是在新县郭家河乡拍摄的刘名榜同志故居(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是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列宁小学旧址(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列宁小学学生在“红田”前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是年4月22日拍摄的新县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游客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游玩拍照(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是年拍摄的新县县城(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刚法摄
这是年拍摄的河南新县香山水库香山茶场一景。新华社记者樊鸣涛摄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附近的英雄山上,一位带孩子的市民在观赏一座主题雕塑(年4月24日摄)。
河南省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
近年来,新县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点,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实现了风景向收益的转化。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新县,通过影像记录对比,展现这一革命老区的历史巨变和发展新貌。
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游客们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参观(年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游客在新县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景区内参观(年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游客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附近的英雄山,参观“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年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在河南新县,农户在茶山上采茶(年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年10月10日拍摄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在河南新县许世友将军墓,讲解员(右一)为参观者讲解(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参观者进入许世友将军故居(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年3月7日拍摄的河南省新县泗店乡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吉祥社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一位村民走出河南省新县泗店乡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吉祥社区(年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在给学生上服装设计制作课(年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河南省新县周河乡西河村一景(年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一位村民在缝制鞋垫(年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年3月27日拍摄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年3月26日拍摄的河南省新县西河村景色。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年3月26日拍摄的河南省新县西河村景色。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年5月12日拍摄的新县景色(拼接照片)。新华社发(韩家东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