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李子耀通讯员聂建武
“这里真是太美了。”“可不是嘛,前些天郑州的朋友都说要去看看呢。”
近日,一组新县千斤乡杨高山村银杏谷格桑花海怒放的照片、视频火爆了朋友圈,风中摇曳的多彩格桑与漫山遍野的苍翠银杏相映成趣,让盛夏时节的杨高山村再次绽放出自然之魅、生态之美。
杨高山秋色韩家东摄
从“群峦铺金品秋韵”到“花开四季客盈门”,短短几年间,中原银杏第一村经历了怎样一场华丽蜕变?
在路两旁一簇簇怒放格桑花的指引下,7月26日,记者来到这处银杏王国,亲密接触这里的青山花海,探寻这里的“绿富秘籍”。
接待我们的杨传礼是一位“老”支书,年纪不到五十却已在村里干了20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里的古银杏树满是乡愁。”听我们说明来意,杨传礼爽朗一笑,拉上我们就着千年古银杏树下的石凳石桌围坐一圈,聊起了杨高山村二十多年的兴衰变迁。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医药保健市场蓬勃兴起,银杏果价格一路走高,全村余棵银杏树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好景不长!市场行情的变化让银杏在短短几年间价格断崖式下跌。每到收获季节,曾经的“金果子”掉落一地,无人问津。
无奈之下,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杨传永就是其中一员。“在湖北山沟沟里我扛了六七年木头,年头干到年尾收入不到两万块,除了手上、肩上的厚茧子啥都没留下!”说起那段务工经历,杨传永苦笑不已。
“房屋破败、荒草丛生、缺少生气……甚至山里的野猪都常跑到湾里溜溜。”杨传礼如是形容当时的村子。
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年,因为历史文化厚重、自然生态良好,这里被确定为新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短短一年间,杨高山水库整修一新,文化广场、停车场一应俱全,6米宽的水泥路更是直通集镇。硬件设施的完善让村民卫生意识大大提升,遍布全村的猪屎牛粪、腐烂银杏果被群众自觉清扫一空。
年10月,满血复活的杨高山村举办了首届银杏文化旅游节,掩映于金色银杏群中的古村落让大家伙儿惊叹连连,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一张张秋色杨高山更是走红网络。蜂拥而至的游客在游玩同时,还将群众家里的南瓜、红薯、甚至挂在墙上的玉米棒抢购一空。
银杏谷夏景曾亚芳摄
村子变迁带来了创业机遇。年8月,杨传永在乡、村支持鼓励下,回家将自己老房子整修一新,开起了农家乐。“刚开始真的很担心,为了鼓励我,杨支书把自己的号码印在招牌上,四处帮我做宣传!”让杨传永惊讶的是,经营不到半年农家乐收入5万多元。此后,农家乐生意越做越火,年收入更是超过50万元。每年秋季,省内外的游客都要提前半个月电话订餐。
不单是杨传永,借助乡村旅游发展东风,一大批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兴起。在村游客服务中心旁的山谷中,由杨裕斌种植的百亩冬桃果实已挂满了枝头。“桃树已栽下三年了,能赶在今年‘十一’旅游旺季开采,收益肯定差不了!”
“乡村旅游是杨高山的主攻方向,打造‘银杏谷’就是一次尝试。”杨传礼指向花海簇拥的银杏谷告诉记者,“今年,杨高山成立村集体旅游经济合作社,引进旅游公司参与全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与管理,合作社参与收益分红,并将分红用于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
“我们正在启动‘高山民宿园’项目,引导群众参与发展民宿经济,真正实现‘农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让更多乡亲在乡村旅游中能有更多的收获。”千斤乡宣传委员郑元堂告诉记者。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