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12月23日消息(记者彭华通讯员聂建武)12月22日下午,信阳市召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新县专场召开,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年8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新县的发展有心得有新法,发展全域旅游,他们建成3A级以上景区18家,“空心村”变“网红村”,84.34%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旅游发展中受益;针对留守老人,他们独创“戴畈模式”,不但近2万名农村老人得到贴心照料,还带动了群众增收,吸引到企业投资;在发布会上,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夏明夫将新县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为“四千万”。
“千军万马”挑重担
新县大力弘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多名干部组成支驻村工作队,按照身入、融入、心入、情入的“四入”工作法要求,结对帮扶1.2万户贫困户,先后解决各类问题4万多个,打造出一支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夏明夫提及,一名县级干部在周河乡西河村走访时,看到一个家庭因灾因病致贫,主动当起了帮扶联系人,把这个家庭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去年家里脱了贫,女儿也考上了特岗教师,日子越过越红火。
“千针万线”促脱贫
将健康、教育、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低保、养老等政策打捆,做成“扶贫针线包”,推动“六个精准”纵向到底,“五个一批”横向到边,织密织牢政策保障网,确保“已致贫的能脱贫、已脱贫的不返贫”。
推动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全覆盖,连续3年在国家、省级层面就无障碍改造工作作典型发言;推进“阳光家园”计划,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整合乡镇敬老院资源,通过居家托养和机构托养,将多名残疾人纳入托养范围;在全县个村,全面推广居家养老“戴畈模式”——“小组织解决大民生、小资金撬动大养老、集小爱为大善”,变“空巢”为“暖巢”,近2万名农村老人得到贴心照料,让“老人有照料、妇女有就业、儿童有关爱”,实现了“幸福三代人”的目标。
“千方万计”强支撑
做强脱贫产业支撑,努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立足新县良好的生态优势,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84.3%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
把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积极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建设,使“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基本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实现了村村都有“明白账”、社社都有“身份证”、户户都有“致富经”、人人都有“分红领”。
田铺大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年,共吸引游客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多万元。
“千真万实”交答卷
出台10余条惠企纾困政策,在信阳市率先开通“外出就业直通车”,全力解决贫困劳动力外出难、带贫企业复工难、扶贫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建成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点62个,陈店乡细吴淘宝村创建成为信阳市首家“淘宝村”,2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外出就业。
加强“三类户”帮扶工作,统筹落实产业就业、综合医疗、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漏、一人不落。
据悉,截至目前,新县累计减贫户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民宿产业上、保护乡土民风、保存和传承传统村落,我们还有很多想法,诚挚邀请大家走进新县,亲身感受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夏明夫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