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江西省奉新县干垦场党委以开展抓落实活动年“三转五比再深化,三拼三促勇争先”工作为契机,积极组织农民尤其是种养大户全面开展春耕备耕,为他们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场上下奏响了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曲”。
走进闵家分场洲上组,一眼望去,田野中到处是绿油油的红花,成群的蜜蜂正趁着晴好天气在辛勤的酿蜜,农民们正在紧张地春耕备耕,种粮大户闵清毅也不例外,挽起裤腿,忙着驾驶“铁牛”来回耕田。
“以前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小孩,我回了老家,当初想就近打点工也没有适合的,村干部多次让我种粮食,说种粮食以后肯定有前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我慢慢走上了种粮这条道路,明年我打算再扩种余亩……。”当问及他大家都愿意外出务工,而他却为何如此热衷种粮时,种粮大户闵清毅高兴、直白地回答道。
据了解,闵清毅今年42岁,考虑到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发展也要依靠农村,而已往的小打小闹,只能养家糊口,没有太大的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走规模种植水稻之路。在分场干部关心支持下,年,从农户手中流转水田亩,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由于自己勤劳,科学管理,粮食丰产丰收,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达12万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谈到今年的打算,闵清毅告诉笔者:“年,我将在稳定去年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准备扩大规模种植亩油菜,预计可增收6万元以上,全年依靠2项种植收入接近20万元。当然,能有这些成绩,离不开场领导的关心,他们帮我解决了很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真得感谢他们!”
“大家喜欢吃哪种水果,我们就种哪种水果,只有这样,果业产业才有发展前景。”见到马爱平时,他正在与聘请的6位“员工”忙着移栽“红美人”柑橘。“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转暖,正是栽种果树的黄金季节,也是我最忙的日子。”见笔者到来,马书记连忙迎上来解释。
今年51岁的马爱平,是大水山分场的支部书记。他早些年在外务工,由于父母、妻子儿女均在家里,加上村里土地也富足,于是便有了回家发展的念头。年,马爱平来到分场工作,同时开始尝试种植草莓。随着时间的推移,年1月,他当上了分场的场长,直至年3月升至书记。期间,马爱平的草莓已经发展到20亩,年产值近4万公斤,创收达70余万元,并成立了草莓专业合作社,安排6户农户在基地务工,每户年收入元以上,带动8户农户参加入股分红。
在马书记的带领下,分场紧紧依靠“三领一推”作用,即党组织统领、党员引领、人才带领、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乡村振兴工作步伐。大力发展草莓、无花果、火龙果、黄桃、枇杷、杨梅、西瓜、红美人等特色水果亩,年产值80万元,带领30余户农民依靠果业增收致富。
马书记边劳动边告诉我们:“大家喜欢吃哪种水果,我们就种哪种水果,只有这样,果业产业才有发展前景。为此,我今年打算引进新品种,拓展新市场,种植“红美人”柑橘,来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进一步增加果业收入。今后,我将继续做好果业文章,引导更多的农户发展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我之所以这两年养鸡还算成功,关键是掌握了养殖技术,当然,市场也起决定作用。”来到枧下分场,只见韩志斌正在忙着搭建一个新的养鸡棚,看到应约的我们一行,他立即从棚上下来与我们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养鸡棚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发展的需求。所以,趁着现在天晴赶紧再盖2间大一点的棚子。”韩志斌高兴地说着。
原来,韩志斌今年48岁,是枧下分场的副场长。早在5年前,他就决定利用房前屋后山多树密的自然条件,发展养鸡事业,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始的第一年,由于没有任何养殖经验,一个星期就有余只小鸡因患禽流感而夭折。韩志斌深深感到,养鸡要成功,技术是关键。于是,他多次前往南昌、九江等大型养鸡场拜师学艺,先后3次参加养鸡技术培训班,购买了大量有关养鸡技术方面的书籍,平时,总是肯学肯钻,潜心摸索,虚心求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韩志斌一心扑在养鸡事业上,较好地掌握了养鸡技术,去年养鸡1万只,纯收入达6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专业户。
“我之所以这两年养鸡还算成功,关键是掌握了养殖技术,当然,市场也起决定作用。所以,根据现在的行情,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到2万只,预计纯收入达10万元。”谈到创业的感受时,韩志斌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
当问及为何一个小小的干垦场怎么会涌现出这么多种养大户时,随行的场党委副书记熊润田马上回答道:“培养、服务好种养大户,目的就是要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提升、共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来源:熊涛帆、熊卫松编辑:江语编审:金路遥签发:爱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