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永新县石桥镇沿曲村王家村小组,人们至今还在传颂着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当时为掩护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机关从永新象形转移至坳南乡牛田村,负责探路并牵制有关围剿象形的永新方向敌人的一个红军先遣连一班战士就牺牲在这里。
先遣连剩下一个班红军葬身火海的房屋据该村在永新县坳南乡政府工作的王建文介绍,井冈山革命时期,王建文的祖父老四王享朵和老二王夫朵都参加了红军,王夫朵任红军先遣连连长,兄弟俩先后牺牲。王夫朵就牺牲在他家祖屋旁边的稻田中。王家村位于石桥镇沿曲村的东北边,北邻禾水河,与高桥楼镇溶江村隔河相望。
年10月,蒋介石调集万军队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其中进攻湘赣苏区就用了10万军队,红军以不足1万的军队与敌对抗,由于王明机会主义错误路线领导,军事采取“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错误战略,用弱小的红军抗击强大的敌军,致使湘赣革命根据地迅速缩小,红军伤亡很大,最后连被称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平坝子”的永新也丢失,战局十分严峻。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被迫撤到永新象形,敌军得知后,又调集重兵进攻象形。红六军团派17师51团坚守怀忠松山阵地,阻击永新、安福方向来敌。师长肖克率军顽强奋战一天,打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后因受到两面夹击,名战士血洒松山,肖克师长也挂了花,导致象形失守。为保存有生力量,年6月,湘赣省委等机关立即作出战略转移,决定向坳南乡牛田村集结。
村子连接村外的小桥为了转移安全迅速,红六军团派出熟识本地地形的沿曲村王家组人红军连长王夫朵率先遣连打头阵,负责探路并牵制有关围剿象形的永新方向来敌。
王夫朵率战士们从象形出发,一路闯关夺隘,吸引并牵制敌人。到达高桥楼镇溶江村时,队伍伤亡严重,战士们精疲力尽、弹尽粮绝,剩下不到一班人,其中还有一个怀有身孕的女战士。面对这种情况,王夫朵与战士们商量,决定从溶江村过河,到他家里去弄点吃的,以恢复体力。
还乡团等地方民团反动武装为阻堵红军过河,加强了沿河巡防。王夫朵带领战士们隐蔽于河岸边的柳树丛中,从傍晚一直站到晚上11时才躲避敌人的巡防回到家。此时,战士们已两脚软软,有气无力,藏于王建文祖屋二楼的稻草茅草中,准备吃完饭离开。王夫朵弟媳刘当娥(王享朵的妻子)见战士们来了,便赶紧做饭。
被捕的红军英勇就义牺牲地时与刘当娥同住一屋的还有一个女裁缝,是莲花县人,与村里的保长有奸情。她半夜听到楼上有响声,便爬起来查看,当看到刘当娥在忙碌,便问楼上怎么有响声?刘当娥搪塞说,是老鼠咬牛皮吧。女裁缝不信,见还乡团刚刚路过,估计还没走远,就不顾天黑,急忙跑出去把还乡团叫了回来。还乡团返回后,径直上楼搜查,因全是稻草茅草,搜了半天也没有搜出什么,正要离开时,怀有身孕的女红军可能在河水里浸泡了太久,感冒了,实在憋不住发出了一阵急促的咳嗽声,被还乡团听到,还乡团立即转身继续搜查,并喝令红军战士出来,不出来就用火烧。
战士们弹尽粮绝、筋疲力尽,还乡团又人多势众,无力抵抗。这样僵持了一阵,还乡团见还不出来,就真的点火将稻草茅草烧了起来。王夫朵见状,立即命令战士们赶快突围。他拼尽全身力气,首先从火海中冲了出来,一个健步冲到二楼门口,双手撑开堵在门口的两个还乡团,纵身从楼上跳下,径直往村外的稻田里冲。还乡团见状,紧追不放,瞄枪射击,最后王夫朵被击中,牺牲在村外的稻田中。另有三个突围出来的红军战士在村旁的小树林里被捕,次日在村旁的老鸭洲上英勇就义,其他红军战士及女红军全部葬身于火海……
由于王夫朵先遣连的扫清和牵制敌人,确保了湘赣省各机关从象形安全转移出来,随红六军团在夏阳成功过河,撤到了坳南乡牛田村集结。
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如今王家村如今,当地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致力于脱贫攻坚,大力发展产业,挖掘整理红色资源作为教育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王家村旧貌变新颜,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