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它从具象的时空里流向岁月的洪波里,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愫、热忱、眷恋与悲伤一一交付给满川风月与苍穹无际。
而我们一生注定要踏过无数条河,即使见过很多,但最想念的还是故乡的河。
有着江南烟雨与鱼米之乡的江西,大大小小的河随处可见,大江大河更是有五大河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
但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条并不算很起眼的“小河”,却是他们心结深处,最难以被忽略的“母亲河”。
它始终静静地流淌在这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滋润着这里的一切,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潦河”。
潦河,记忆深处的母亲河
说起“潦河”,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的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成功入选的就有江西的潦河灌区。
北潦渠、南潦渠、西潦渠、解放堰、洋河堰等连片的灌区引水工程正是位于潦河。
潦河,是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的支流,又被称作为“上潦水”,并由南北潦河汇合而成,以南潦河为干流。
流经奉新境内时又被称为奉新江,亦作冯水,而在安义县、永修县境内时潦河又有海昏江之称,最终由南北潦河汇合而成。
就这样,一条简简单单的“潦河”流经江西的很多县区,它留给当地人的印象,有着其他河流无法比拟的“神圣”与亲切。
关于潦河的源头,大致以九岭山为准。潦河干流南潦河,发源九岭南侧,出百丈山,自西向东横贯奉新县,经甘坊镇潦水岸,有一七层古塔青云塔,将人文汇聚于河之岸,后转向东北入安义,与北潦河合流。
而在安义凌家由南河北河汇合而成的北潦河,发源九岭,其中南河流经大杞山野生动物保护区,过靖安县城,出靖安县境与穿越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的北河汇合而成。
汇合而成的北潦河,流过安义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在龙津镇的潦河岸,也耸立着一座七层古塔,是为文峰塔,然后带着潦河两岸人民对文明的崇拜何对人才辈出的渴望,在安义县境内东流与南潦河成功汇合。
由此而成潦河,并一路向东北流淌,出文埠进入九江永修县境,在西三下渡附近汇入发源于幕阜山的修河,最终在吴城附近注入鄱阳湖。
潦河也在这样一路流淌与会合中,集结了所到沿岸所有的乡土情结与记忆依恋,并裹挟着历史的烟雨,孕育着这一方生灵。
这是潦河了不起的地方,也是当地人最情真意切的地方。
潦河,饮水思源的乡土情
情真意切的最深处是亘古以来,大江大川都能与一方水土、一方百姓保持极为一致的默契性。
潦河在无限滋润着这片土地的同时,这里的人们也在回以各种“饮水思源”。
我们不曾知晓的是,这条一直被视为不算起眼的小河,竟然藏匿着这么多的人文痕迹。
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青云塔、文峰塔。据说,潦河源头附近的“百丈寺”还有着与八大山人、怀海、李忱、宋应星、杨万里有关的历史故事。
以至于很多人千里迢迢探寻潦河源头时,总会想着要来此“隔空”拜访这些曾触及我们灵魂的历史人物。
当然,真真切切与潦河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的还要从唐太和年间,古人在北潦河南支修筑蒲陂(现称北潦闸坝),开渠导水,灌溉农田千余亩开始。
这种最为实际的利民工程,无疑为世世代代生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最根本的用水与灌溉需求。
我想,这些坐拥着“人杰地灵”的县区,若是没有这“母亲河”之水的无私滋养,大抵也很难横空而生出这么多文人巨儒,更不会拥有鱼米水乡与良田千顷的可能吧。
现如今,潦河之水依旧时而缓缓时而湍流在这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它,不会说话,但是它守护的这方土地上所有与它有关的美好,就是最无声的回应。
这种回应,当地的人们自然不会忘,他们视潦河为最亲切的母亲河,他们合理利用潦河,并全力保护着潦河。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替,也让潦河流淌过的地方,被人们视为下一个要崛起的地方。
是啊,潦河的变化,少不了每一份的付出,再到潦河,早已发生了更为直观的变化。
你看那潦河两岸的夜景,你看那一个个生态园,你再看潦河灌区被世界认可后的激动人心......
这就是潦河,也许你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没关系,这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才值得不断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