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的“河南作家新县行”一眨眼就结束了。回到家里,夫人问我对新县的印象如何,稍作思考后我用了三句话、九个字作答:历史红,人文浓,生态美。
一城红色故事,满县革命经典
位于河南省最南端、豫鄂两省结合部的新县并不大,总面积只有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不足37万,但这里却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
在位于新县首府路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我们大老远就看到英雄山上那个醒目的红旗飘飘雕塑,那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馆标。喻示着在大别山区诞生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与这耀眼的红旗飘飘雕塑雕塑相映生辉的,还有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中英烈广场上的永生火炬雕塑。那个火炬雕塑,铸造有多组革命斗争场景和烈士影像,象征着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两个雕塑之高大、之鲜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角冲击,足以让大自然中所有的红为之逊色。
红色新县,经典故事
讲解员告诉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新县为中心建立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留下了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新县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落脚地,是“将军的摇篮”,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等9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
一城红色故事,满县革命经典。几乎是每到一个地方参观,主人都会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当时人口不足10万的新县,有5.5万人为革命而牺牲,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多处文物点和处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见证了那段光荣历史、每一处都熔铸了不朽的红色精神。
最让我感动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战功卓著、功成名就的开国将军仍然惦记着革命老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国家修建京九铁路,8位老将军联名上书中央主要领导人,恳求中央在京九铁路设计和筹资上,照顾信阳的革命老区。其耿耿之言,赤子之心,感动了中央。最终使得京九铁路从河南商丘进入安徽阜阳后,忽然又插进了河南省,进入信阳市,穿过信阳的4个县,设了8个站点,然后才彻底离开河南、进入湖北省。也就是说,京九铁路专门为革命老区信阳拐了一个弯。铁道部一位负责同志幽默地说,8位老将军力气大,居然把一条铁路拉弯了。
这8位老将军分别是李德生上将、尤太忠上将、万海峰上将、郑维山中将、高厚良少将、潘焱少将、曹思明少将、陈明义少将。他们都是从信阳大别山走出的红小鬼,其中,李德生、郑维山、高厚良、潘焱还是新县人。几十年征战,都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有的是大军区司令员,有的是大军区副司令员,还有的是空军大首长。这也从一个侧面为后人做出了表率: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出发的地点。无论官当得多大,都不能忘记家乡的人民。为家乡人民请命,让京九铁路在家乡拐个弯,不仅让老将军们的桑梓情怀千古流芳,也让新县厚重的红色文化愈久弥新。
新县虽新,人文厚重
新县原名经扶县,设立于年10月,年12月更名为新县。尽管新县建制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却很悠久,文化极其厚重。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千年古色乡村。
据陪同我们采风的新县朋友介绍,新县位于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汇交融之处,境内有龙山文化、新石器文化、商周文化、战国墓等遗址遗迹,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极为丰富,古民居、古村落星罗棋布。
在新县八里畈镇神留桥村丁李湾,原籍信阳光山县的洛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邓世太,望着村中那些修旧如旧的明清时期古民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信阳民歌。歌声雄浑古朴、庄重典雅,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据邓世太介绍,信阳民歌已经于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县民歌是信阳民歌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他老家,村民们普遍喜欢唱民歌,干活时唱,做饭时唱,冬天烤火时唱。每年正月“玩热闹”时,玩花船、舞狮子等民间娱乐形式中,更是大家比嗓子的时候,大唱特唱。尤其是在重大文旅节庆活动中,信阳民歌更是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八方来客。
具有典型豫南特色的丁李湾明清古村落
与信阳民歌同样令人陶醉的是丁李湾村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在这个小小的自然村中,保存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套,间,有门楼、石雕、木雕、彩绘等古建筑遗迹余处,另有古井、石桥、城门、城墙、彭杨军政干校、医院等历史及革命遗迹40余处,是豫南地区保存完整、具有典型豫南特色的明清古村落。来到这里,很多人都要把她与皖南的西递、宏村相比较,这里有浓郁的徽派村落。但丁李湾又决不仅仅是一位小巧玲珑的江南美女,她散发出来的水灵神秀,还有一股大别山的独特韵味,让人迷醉。
如今,这里开放了民俗博物馆、文化广场、茶亭、栈道等旅游设施,群众自发组建了乡土民歌队、舞狮队,编排地方歌舞、戏曲。由此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如:年被河南省定为“民俗民居村”,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年荣获“中国景观村落”称号,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同年12月,被省文物局授予“古民居生态博物馆”的称号,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新县充分利用各地的非遗资源和人文特色,厚植乡风文明、重建乡土秩序,抢救传统民居、延续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游,组织非遗项目文化惠民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中国景观村落12处,中国传统村落10处,河南省传统村落29处。这些村落,屋后古木参天,村旁溪流潺潺,晨起鸡犬相闻,暮归炊烟袅袅,真正是一片山水田园景色,成了一幅大别山风情画卷,新县也由此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认识“中国最美小鸟”,相约下次之行
这次采风活动,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站点,莫过于郭家河湿地公园。
郭家河湿地公园地处新县郭家河乡,北起天台山东北麓,南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交界,总面积.92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95公顷,湿地率为53.40%。年河南省林业厅正式批准郭家河湿地公园开展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栖息于郭家河湿地公园的“中国最美小鸟”
湿地公园内天然枫杨林沿河分布16里、十里枫杨,十里溪流,构成近亩的天然草坪。周边青山如画,溪流婉转,农舍相间,构成一幅优美的天然田园画卷。惹得国内众多游客动辄就拉上魂牵梦绕的人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此写下携手白头的约定。
刚刚踏进湿地公园,导游张嘴就给我们来了一句最简洁、最煽情的广告语:这里有中国最美的小鸟!就在我们展开联想的翅膀、怎么也想不出那小鸟能美到何种程度时,导游胸有成竹地向我们娓娓道来。
郭家河湿地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包括水杉、鹅掌楸、萍蓬草、大叶榉等;有脊椎动物5纲35目95科属种,其中包括东方白鹳、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红脚隼、蓝喉蜂虎等在内的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0种。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名叫蓝喉蜂虎。其形体姣小,黑色小嘴细长而尖,头顶至上背呈巧克力色,过眼线为黑色,腰和尾都是蓝色,双翼呈蓝绿色,中央尾羽延长成针状,明显突出于外。这个美丽的小精灵,活泼敏捷,善于疾飞骤停,常栖息在水边竹枝树木之上,偶从水面倏忽一下飞过,给人留下一道蓝色美丽的弧线,让人凭添美丽暇想,也因此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目光。镜头下的蓝喉蜂虎,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犹如欣赏一场鸟类的艺术体操和芭蕾舞剧表演。
蓝喉蜂虎每年4月下旬,会准时来到这里筑巢育鸟,直到入秋后的9月下旬方才又向南方迁徒。遗憾的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正好与其擦肩而过。不过,认识了这种小精灵也不枉此行。
据导游人员介绍,几年来,因为蓝喉蜂虎准时迁徙,摄鸟观鸟人员逐年上升,吸粉无数,蓝喉蜂虎已成为新县优良生态的一张美丽名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群众爱鸟、护鸟,守护山水林土,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愈发改善。如今,新县全县已拥有古树名木0余棵,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8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4万个以上,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成为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河南省森林城市,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以郭家河为代表的一批古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这才吸引“中国最美小鸟”纷至沓来。
“中国最美小鸟”邂逅“中国最美乡村”,自然会诱发一场美丽动人的浪漫故事。于是,我们和新县的朋友约定,明年春年花开之时,我们也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约会。
不负光阴不负己,不负岁月不负卿!
作者简介:刘彦卿,洛阳夹河滩人,长期在政府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现为洛阳市杂文学会会长,河南省杂文学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