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大别山区盛产的“信阳毛尖”茶好喝,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盛誉。岂不知,这里的“油茶”也火起来了。您看这漫山遍野的野生油茶,经过人工抚育,一丛丛、一簇簇,茁壮成长在山中,成了可与种植毛尖茶增收比高低的新产业。发展油茶生产,信阳大别山区涌出了一批“茶达人”。这位正在栽种油茶树的叫熊维政,是全国人大代表,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痴迷于在大别山区发展油茶生产,辞去董事长职务,成立了信阳油茶商会并担任会长,协调、组织全市有志之士投身于油茶生产、销售工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们亲切地叫他“熊痴迷”“熊茶油”。(胡静泓摄)他叫谢焕友,人们喊他“谢大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大别山区推广油茶种植。年2月,他和商城县长竹园乡两个村签订了亩“无偿建立优良无性系高产油茶生产基地”合同,由公司专业队负责栽种优质油茶树苗,并承担松土、除草、施肥、补植补造、整形修剪等管理。还对老油茶树进行高接换冠,使老树花开增加3倍多。经过五年的抚育,他把这座开始见效益的山无偿归还给了山民,很多人说他干了一件大“傻事”。商城县观庙乡大庙村有位“茶妹子”名叫花昌艳,她过去在上海务工,年返乡发展油茶生产,现已有油茶面积亩,多亩挂果,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左右。商城县长竹园乡新建村有一位“茶老汉”叫周经之。他家的山坡上有15亩油茶园,打下茶籽后先榨出多斤茶油供自家人吃,其余卖给市场,每年收入5万多元。这位在疫情期间网上直播销售油茶苗的叫熊国勇,一年培育油茶苗万株,人们叫他“熊茶树”。(胡静泓摄)目前,信阳大别山区已发展油茶面积94.74万亩,年茶籽产量38吨,榨油吨,年产值达到10.92亿元。图为新县周河乡九龙村茶籽晒场一角。大别山区很多村民靠发展油茶生产实现了脱贫。收获季节,新县西河村这位大妈正在筛拣茶籽。山里一个个茶籽收购点上,都有很多人们在加工茶籽,场景非常热闹。一些地方还启用了老石碾、老木榨,土法榨出的茶油味更纯。“茶油是个好东西”,用油茶籽榨出的茶油可与橄榄油媲美,是一种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份的油类,长期食用可有效预防抑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心脑血管疾病。一家榨油企业的员工在炸糖糕,免费品尝,现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茶油是个好东西。油茶是我国独有植物,它“抱子怀胎”,深秋开花。正当油茶采收时,油茶树花开正旺。这是光山县新发展起的一个油茶园,面积2.7万亩,历经近十年的抚育,现在棵棵油茶树上都硕果累累。(除署名外,均为王天定摄影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