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县域统筹以城带乡成定局,不出

导读

产业基础薄弱、空心化程度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5亿农民所共同面临的一项大难题,在推动乡村振兴与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作为“四化同步”的短板,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现阶段,农村人口“空心化”呈愈演愈烈之势,3亿农民工的背后其实是产业的缺失,以及城乡发展不同步、不平衡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问题。而要想化解矛盾、改善现状,最根本的还是要强化产业,以城带乡。

以城带乡

六七十年代,国家以发展城市和工业经济为主导,农民勒紧裤腰带搞生产,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和粮食保障。可以说,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反哺,而现如今恰值城市“反哺”农村的关键期,强化乡村产业经济,通过城市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便尤为重要。

除产业之外,乡村的发展与规划离不开人才,人才决定未来乡村发展的高度。然而近些年来,以县域为单位,人口流失的问题日渐凸显。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户籍人口不足50万的县共计近个,占比高达60%多。因此,通过一定的福利措施不断吸引人才回流,乡村振兴才有人才支撑,县域统筹以城带乡才不是空喊口号。

城乡融合

所谓大力发展乡村,即解决当前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率相对低下、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城乡不分家,县域作为农村经济、产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恰恰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

因此,国家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具体可参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并以“县域”为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在大力推动乡村发展、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

事实上,县域统筹、城乡融合并非新概念,近些年来,国家所发布的多份文件,或多或少均有提及。比如,在国务院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当中,国家提出发展乡村产业要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再比如,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当中提及13次“县域”这一关键词。其中,第33条明确提出要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

村庄规划,县域统筹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依照目前国家的规划来看,乡村建设也是要坚持县域统筹,并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然后,我们再结合近期比较常被提及的“双区域建设(居住区与工业区)”,不难判断,未来与县城相结合的近郊农村,大概率会面临村庄撤并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村庄撤并禁止恶意且需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

另外,参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我们还可以得知,通过人才回流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县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的就业,还能促进财政增收,进而壮大县域经济,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农民成为“新县民”,该注意什么?

以县域统筹推动农民到县城就业,未来的城镇一体化建设也将以县城为中心,届时部分农民也将成为“新县民”。在此背景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也将会是未来农村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农民手中的土地权益能够以股份的形式享受分红。

而农民需要做的就是要把宅基地与耕地资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尽早的参与确权,以确保自身享有分红的基本权益。另外,对于如上所提到的村庄规划,县域统筹,咱农民要保护好地上的房屋,说不定在村庄撤并之际,就能获得更高金额的赔偿。

结语

以城带乡,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念。通过县城带动乡村,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基础,还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化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以及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均有帮助!对此,大家是否期待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4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